首页 > 科技 > 业内 > 正文

国际保理欺诈乱象何时休
2021-01-30 12:06:27   来源:   评论:0 点击:

“过去银行疯狂做国际保理,不少银行人士当着我的面自豪地说,一年几千亿量的做,后来被骗子骗得血本无归

“过去银行疯狂做国际保理,不少银行人士当着我的面自豪地说,一年几千亿量的做,后来被骗子骗得血本无归,现在绝少再提了。”一位法律界资深专家曾在某次研讨会上这样表述,他近年来处理了300多个涉及国际保理的案件,案件呈现的诈骗套路让人万分震惊,进出口企业、银行往往缺乏辨识能力导致几亿、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资金损失,真相触目惊心。 

近年来,国际保理业务在解决由赊销(O/A)催生的企业应收账款问题中发挥着作用,但金融欺诈也悄然渗透其中。进出口商资信情况不明、债权审核不到位、跨国沟通合作不紧密、风险控制能力不足,都给不法分子制造了从中谋利的机会。 

虚假贸易诈骗 

国际保理必须以真实的国际贸易活动作为基础。但是不少诈骗分子通过互相串通、虚构文件制造贸易假象,最终目的却是为了骗取保理融资款项。 

2017年,广东某外贸纸箱出口A公司与香港某进口商B达成了一笔国际贸易,价值为600万元港币。A公司据此向广东某商业银行C进行国际保理业务融资,通过香港D银行的资信调查和信用额度核定,最终C银行决定给予A高达450万人民币的保理融资。3个月后,因B公司未能偿还贸易款,C银行蒙受资金损失风险,通过一系列调查和压力,A公司控制人李某终于承认,该笔交易是其与B公司老总张某合谋的造假行为,A公司的纸箱产品出口后被原封不动运回来,帮助李某骗取保理融资。待李某手头宽裕再转账给B公司张某,偿还贸易款。但谁知李某因赴澳门赌博损失钱财,这才导致这个骗局被曝光。银行人士表示,其实这还不算最严重,毕竟A公司和李某都在国内,要是遇上恶意骗款外逃的就危害更大。 

出口低劣商品让银行担责 

在中国,国际保理业务中常常由银行充当保理商。不少无良贸易商看到了这点,通过鱼目混珠、以次充好,将自身的产品服务问题转嫁给银行,使其成为替罪羔羊。 

2005年,国内某省知名纺织大企业A向美国进口商B出口了一批衣物,价值200万美元。通过国际双保理模式,A企业很快获得了C银行高达160万美元的保理融资。但是C银行的大意和轻信很快遭致恶果。贸易进行数月后,B公司突然拒绝再还款,原因是A企业将部分不合格的旧衣物也加入到出口产品中,意图蒙混过关,因此双方产生贸易纠纷。最终美国B公司出于长期合作的考虑仍然接受这批货,但必须享有30%的折扣。这虽然不影响A与B的合作关系,但提前给予A保理融资的C银行再也不可能获得B的全额还款,只能替A承担责任。 

非法债权让保理商成为“接盘侠” 

在国际保理业务中,合法的债权可受到法律的保护,而非法债权则无效。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法律,都对违法犯罪所得的物品、债权不予承认。一些国际保理诈骗分子利用这一点,令国际保理商变成了“接盘侠”。

2013年5月,国内某出口商A向国内商业保理机构B申请办理一笔国际保理业务,进口商是身在法国的C公司。在获得B的批准后,A公司立即将20万欧元的货物发出,并据此获得B额度为16万欧元的保理融资款。但到了6月份,B从法国警方获得消息,发现这批货物在C公司被没收,因系A出口中国国家规定的私禁物品。所以从一开始该笔国际贸易属于跨国非法贸易,这笔债权自然也是非法债权,不受法律保护。B保理商在事前由于粗心没有仔细审核出口货物,此时真是欲哭无泪。

钻合同的空子 

国际保理业务虽然是以实际发生的国际贸易活动作为基础,但是必须指出,前者受各种各样的保理规则所约束,如权威公认的《国际保理业务规则》。而后者是纯粹的商业交易,只受贸易合同的制约。不少法外之徒趁机在此做文章,让保理商承受纠纷风险。 

1999年,我国某省一外贸公司A向该省某银行B申请办理出口保理业务,该业务进口商系美国一家化工公司C。谁知应收账款期限到了之后,B银行没有收到C公司的付款,反而收到一纸产品质量争议书,C据此拒不付款。B银行找到A公司,希望其承担产品质量责任,然而A公司辩解说,其与B签署的是《出口保理业务协议》,与C签署的是《贸易合同》,后者明确指出,20天内如果C公司没有提出异议,则证明产品无质量问题,现在20天已过,所以无论现实中产品质量如何,也要受到《贸易合同》的保护。此案最后只能不了了之。 

关联企业联合做局 

当今世界,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,跨国企业更是常见。一些犯罪分子通过关联企业,或者设立子公司、空壳公司的方法,跨国精心设计骗局,赚取保理商钱财。 

2010年,中国某省一家光伏企业A向该省银行B申请了出口到巴西的国际保理业务。为了安全起见,B银行要求若巴西C公司不能按时还款,则要求巴西保理商以这批货物作为还款担保。之后,违约情况果然发生,不过此时B银行收到的根本不是价值很高的光伏产品,而是一堆没用的玻璃碎片。经调查得知,A公司其实外债累累,处于破产边缘,早已没有能力再进行任何光伏产品的生产。巴西C公司系A的关联企业,由A企业控制人的妹夫控制。两者串通,策划了这笔出口玻璃碎片的贸易闹剧,以便A获得融资款后卷款外逃。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由于征信、信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,根本没有能力进行深入详尽的审查,导致这出骗局上演。 

以上围绕国际保理的诈骗和违法乱象之所以会产生,归根结底有以下几点原因:1.难以验证贸易真实性;2.疏忽了贸易合法性的验证;3.难以评估进出口企业真实的信用状况和水平;4.多种纸质法律文本的存在,导致信息不透明和不对称,增加了风控难度。此外,由于现行国际保理多采用双保理模式,导致业务流程环节更加复杂化,给了犯罪分子可趁之机,加剧了犯罪的可能性。 

OOWAY集团运用大数据、区块链、人工智能等科技,提出了全流程数字化和自动化的应收账款融资的解决方案,实现了贸易真实性、合法性验证,解决了企业信用评估及风控难题。OOWAY集团采用数字化交易的崭新体系,借助科技创新、商业模式创新将传统国际保理犯罪的成因扼杀于摇篮之中,为这些诈骗及违法乱象画上休止符,这势必促进国际贸易繁荣,进一步推进国际数字贸易进程。


相关热词搜索:

上一篇:远光软件:积极支持扶贫攻坚 践行社会责任
下一篇:区块链电子学历应用管理平台获服务业科技创新奖

分享到: 收藏
评论排行